首页    教育新闻    斯坦福研究发现,拉开少儿英语差距的关键

很少有父母实际上真的做错了什么,但大多数父母却可以做到更多对的事。少儿英语亲子共读这件事,你真的做好了吗?

今天讲一个方法。

我们大人,在和孩子一起阅读时,该怎么去引导?

书,不光是读,更要和它对话,进行思考

说的很悬空,那具体又该怎么做?

有很多拿来就能用的【思路模板】。往简单里说,就是问问题。就像我们小时候那样,问是谁,在哪里,在做什么;问什么时间,怎么了,为什么?

 

img2

 

看着很简单,说白,这不就是我们常说的WH词吗(Where, What, When, How, Why, Who)?这六个词,我们上学那会,就记得牢牢的。现在拿来问孩子,还不是张口就来,轻飘飘的事?(但,真是这样吗?)

我来问,你来答,实际,并不那么简单。

首先,对孩子来说,一,他们要理解你的问题,你究竟在说什么 (Receptive Language, 接收性语言)。二,他们要顺着你的问题,从所读信息里,找到对应点(Find Evidence)。三,他们要加入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感受,在记忆里搜索和问题相连的,和自己有关的,自己的经历点(Make Connections)。四,他们要把这些加入了自己想法后的思维碎片,组织起来,再找到合适的词,组成句,给它表达出 (Expressive Language, 表达性语言)。 

在和孩子沟通时,我们语言的丰富度,从孩子的关注点出发(Child-directed) ,和他/她进行对话次数的多少,思考的深度,是否能够以一个问题为基础,在此之上引申追加新问题,有目的有方向地引导孩子去思考,都影响着孩子的语言以及智力的发展。

用斯坦福大学进行的一研究项目,进行解释。

孩子的语言发展程度是不一样的,造成这种差异,有多方因素。为了解哪些因素是可控,是可以人为干预从而去帮助,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副教授Anne Fernald和她的研究团队,找到20名18个月大的婴儿。这些家庭的共同点是,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 ,以下简称SES) 居于美国中产精英家庭之列,经济上比较富足,父母的教育程度也相对高。

Fernald教授的实验步骤是这样: 

首先,孩子坐在妈妈腿上,实验室的人给他/她看两样东西,比如,一只狗,一个球。之后,一个提前录好的声音响起,告诉孩子"Look at the ball",一高清摄像机在旁记录下孩子反应。完成后,经过训练的研究员们,一帧一帧地查看这个记录视频,记下孩子从听到声音(Look at the ball)到转移视线,向目标对象移动的确切时刻。这样,孩子对语言理解的快慢反应差异,就可以精确到毫秒级。 最后一步,6个月后,也就是孩子满两岁时,同样测试步骤,再次进行。

为扩大研究对象群体范围,Anne 在30英尺长的房车中,复制了在斯坦福实验室的装置。他们开车到校园以北几小时的城市,找到28个年龄也在18个月大的婴儿家庭。他们的共同点是,家庭收入和教育水平的中位值,要比之前参与研究的家庭低很多。

两组测试,发现如下:

一:在18个月时,社会经济地位较高家庭的婴儿,可以在大约750毫秒内识别出正确对象。而,SES较低家庭的婴儿,在响应上,要慢约200毫秒。

    Fernald说:在18个月时,200毫秒的响应差异可能听起来并不多,但是,反应到大脑对信息的处理快慢上,这种差异却是巨大的。 

二:两组儿童随年龄增长,这种响应速度也对应提高。但在24个月时,较低的SES儿童也仅仅是达到较高的SES儿童在18个月时的水平。换言之,在语言发展程度上,两组儿童间,有着近6个月的差异。  

三:研究人员还统计了在这两个时间点上(18个月,24个月),孩子所掌握的新词汇量。较高的SES儿童平均超过260个新词。而较低的SES儿童,与前者比,少了30%。 

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词汇,不是指要孩子去读去认去写的词。而是,孩子听到这个词后,能有认知,能明白我们大人在说什么,并在行动上做出对应的回应。

语言差距的开始

Fernald认为,较慢的对语言信息的处理速度,是导致早期词汇增长慢的部分原因。孩子是从语境中学习的。当外界讯息来时,对一个已知的【旧词】,孩子越能快速做出反应,那他/她的注意力,也就越能快速集中到下一个【新词】上,根据前后语境,明白新词的意思。

举例讲,我们大人说狗在沙发上。 当孩子不懂狗是什么时,对于后面的信息,什么上面啊,什么沙发啊,这些信息他/她是处理不了的。而反之,如果孩子,已经对狗这个词有了认知,又大体能够明白,说的是狗在什么什么东西上,那这时,孩子就可以更快地理解并学会沙发是什么。

对语言信息的处理速度,和语言发展之间的这种联系,也得到了Fernald研究小组在其他项目成果上的支持。他们用几年时间,跟进两组孩子,有母语是英语的,也有母语是西班牙语的。虽背景不同,但他们发现,早期就可以认知到更多词汇的孩子,到2岁前后,词汇的增加会更多更快。并且,在之后的幼儿园,以及小学的语言认知测试中,也会达到更高标准。

寻求解决方案

儿童之间这种早期的语言能力差异是从哪里来?一个关键因素是,我们大人们所给到孩子的语言刺激,在语言的丰富度上,在沟通的频繁程度上,有差异。一些研究表明,如果大人可以更多地和孩子对话,以孩子的兴趣点为导向,让孩子更多地参与到对话中,用更多有描述性质的丰富语言去引导,那么,孩子在语言上,在智力上的发展,都更有可能领先于那些很少听到这些支持性语言的孩子。

Fernald说:由于种种原因,社会经济地位比较低的家庭,在语言上,对孩子的这种支持性引导的语言刺激普遍减少。而孩子所接收到的,从父母角度出发的【指令性语言】则相对更多。举例说,谁谁谁,你不要玩了!谁谁谁,你不可以去那里!类似等等。这样的语言环境差异,就部分解释了为什么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在某种层面上,会影响到孩子早期的语言能力发展。

同时,Fernald的研究小组发现,即使处于同等(或接近的)社会经济地位的家庭,父母(或其他看护人)在孩子语言形成的早期阶段,所表现出的不同参与度,也会影响到孩子在语言上的发展。

所以这样就清楚了,社会经济地位不是决定因素。而是,不管经济状况如何,父母(或其他看护人)都要更多地和孩子交流,更多地使用丰富语言,更多地让孩子成长在一个Language-Rich的环境之下。这样,孩子学得也就相应更快。

而这种观点,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社会学系教授 Annette Lareau《不平等的童年:社会阶层,种族,和家庭生活 十年回访》的书里找到了对应点,Annette用理论,数据,案例,分析出,低收入家庭的自然放养 (Natural Growth) ,和中高收入家庭的协同培养(Concerted Cultivation) 以及家庭文化氛围(Family Cultural Repertoire),对孩子的成长所造成的不同影响。有兴趣的爸爸妈妈可以找来看一下。同时,这本书里所呈现的观点,也给了我们一个思考问题的独特视角。当我们回头看那些培养孩子时所遇到的纠结,这个思考也就会更加清晰,明朗,有依据。比如,是否该送孩子去寄宿学校,如果去,几岁更合适?

 

img3

 

现在,来看开篇这个问题,如何问,是不是并不简单?那,在已有的WH词(Where, What, When, How, Why, Who)这样的框架下,我们大人,又该怎样延伸,引导,从而让孩子的语言更丰富,逐渐形成并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呢?选取几个国外老师的做法,一起找下启发点。 

问什么?怎么问?

在读一本书之前,很多老师会采取的做法是,分成三个阶段:读前,读中,读后。在每个阶段,根据实际具体情况,找到可以问问题的点。

在读前,会和孩子一起看封面,看封面上每个人物的表情,动作;会读题目,通过题目所给的信息,引导孩子表达出他/她的脑中已有的记忆;也会看是谁写的,又是谁给配的图,告诉孩子,什么是作者,什么是插画师。

1. 你为什么要选这本书啊?

2. 从封面里,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这个故事会讲什么?

3. 啊,你觉得这本书是讲....的(具体内容具体加),那对于....,你都知道些什么?和我讲讲吧。 

4. 你觉得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发生在哪里?

5. 你认为谁是故事的主角?你觉得Ta想要干什么呢? 

6. 你觉得这个故事是真的,还是编出来的?你为什么会这么想? 

7. 在我们俩一起读这本书之前,有什么是你特别想从书里知道的?

8. 我们来猜一下,故事里的人物会是什么样?是什么让你这么想?

单从封面上这个人物的表情,动作,就可以引申出更多细节问题。拿具体的一本书为例

 

img4

 

1. 你觉得这是一个关于什么的故事?

2. 你看这个,大象怎么会飞在天上呢?

3. 我们来猜下这个故事里会有几只动物。

4. 你看这头大象,它为什么能飞起来呢?

5. 你觉得这个故事会很好笑吗?是什么让你这么想啊?

就是类似这样,找到一个点,将它细节化,用描述的语言,用我们是搭档要互相配合的语气(我们是Reading Buddies) , 让孩子参与进来,一点点形成自己的想法。之后,引导他/她找到合适的词,句,把这种想法表达出来!

孩子的年龄越小,这个表达也就越简单。但不要着急,我们大人要带着他/她,顺着他/她的思路,用我们自己的丰富语言做示范,去磨他/她的耳朵。

在读封面时,不要忽略作者和插画师这块。几秒的时间,却可以让一个人进入到孩子的记忆。

以一种敬重之情,带着孩子一起读封面,读作者,读插画师的名字,在我看来,就是这样的一个某个时间点中的某个人物。 

进行到读中和读后时,主要围绕书里人物,信息,情节发展,问题产生,以及如何解决,而进行展开。问题具体形式也是五花八门很多种,但从总体来说,还是遵循了这样几个大块:

预测 (Predict)

推断(Infer) 

形成图像(Visualize)

联系 (Connect)

提出问题 (Question)

归纳概述 (Summarize)

后四个比较容易理解,但对于预测(Predict)和推断(Infer) ,我们经常放在一起说,有时还会混淆。但实际,两者是有区别的。

预测:是根据书里已经给出的信息,去猜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比如,我们读到这样一段:一个女孩,看到院子里有一堆木头,内心很激动,迫不及待想要用这些木头做出点什么来。 通过这段描述,我们可以【推测-Predict】出:恩,接下来,这个女孩就应该开始动手,去加工这些木头了。

推断:是根据书里已经给出的信息,再加上自己平时积累的背景知识,经验经历,去猜想书里并【没有】提到的信息。还是同样例子,还是这样一段话,一个女孩,看到院子里有一堆木头,内心很激动,迫不及待地想要用这些木头做出点什么来。 通过这段描述,再结合我们对类似这种手工达人的认知理解,我们就可以【推断-Infer】出:恩,这个女孩应该很有创造力,很喜欢做东西。

根据这六大框架,我们大人就可以变着法地在读中,以及读后,去问孩子问题了。 

比如在读虚构类故事时(Fiction),可以这样问:

1. 谁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2. 故事发生在哪里,发生在什么时候啊 (Setting)?

3. 这个故事的人物里,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又是怎么解决的呢?

4. 在这个故事里,从开始到最后,你觉得人物的性格发生变化了吗? 是怎么变的呢?

5. 你觉得你和故事里的人物,有共同点吗? 是什么?有什么不同点吗?你们的不同又在哪里呢? 

6. 接来下,我们来预测下,故事会怎么发展呢?(可以再多加一问,你为什么会这么想?)

7. 你觉得作者为什么要给这个故事起这样一个标题?

8. 那你喜欢这个题目吗? 为什么喜欢,说说看?(为什么不喜欢,也说说看。)

9. 如果你不喜欢这个题目,那你能给这个故事找个更好的标题吗? 为什么你要换这样一个标题?

10. 你想和故事里谁做好朋友,为什么呢?

11. 你觉得故事里,哪一个部分最吸引你,为什么你喜欢它?

12. 你喜欢故事的结尾吗? 喜欢它哪一点?(如果不喜欢,不喜欢哪一点,为什么你不喜欢它?如果你可以改结尾,你想怎么改?)

13. 故事里的哪一部分,你觉得会真的发生? 为什么你会这样想? 哪一部分你觉得有可能是假的,是作者编出来的,并不会发生?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在读非虚构类故事时(Non-Fiction), 可以这样问

1. 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

2. 关于。。。(具体话题), 你以前就知道它吗?都知道些什么?

3. 读完以后,你又新知道了什么?

4. 有哪些词你不认识啊?(猜猜看,你觉得它是什么意思呢?)

5. 这个故事回答了你的问题吗?还有新的问题吗?是什么?(我们一起去找答案)

6. 你看这个图表(表格,图片等),你觉得它重要吗?为什么你会这样认为?

7. 今天我们读了。。。(话题),你觉得我们还可以去哪里找到类似的信息呢?

8. 如果你可以和作者说话,你想问Ta什么?

9. 如果给这本书起个新题目,你觉得什么题目好,为什么要这么起?

10. 你以前读过关于。。。(话题)的书吗?我们来比较一下,看看这两本书,哪里是一样的,(哪里是不一样的)。

11. 你喜欢作者这样写吗?为什么喜欢?(为什么不喜欢?)

这些问题,全部都问吗?

根据具体所读的,也根据孩子的关注点,挑出几个你觉得自己能够引导地不错的问题,进行尝试。可以同样思路的问题,先试一个星期。等孩子对这几个问题的理解逐渐形成,想法上逐渐变多,表达上也逐渐清晰时,再加上(或换成)几个新的问题。

阅读的关键点是,让孩子参与进来,我(大人)和你(小朋友),我们是一对阅读的好搭档。我们一起去学习,一起去发现,一起变得更聪明。有了这样的身份转换后,在进行时,我们大人会相对变得更平缓,孩子也就更多地喜欢这样的体验。虽然这需要花上一点时间。

用什么语言问?

有理论说,引导孩子思考,要用自己的【强势】语言。所谓强势语言,就是指,可以让你更丰富地,更清晰地,更完整地,表达你的思路的语言。 

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我们的强势语言,是我们的母语。(那,有没有母语并不是强势语言的人呢? 有,而且数量并不少。举例说,一中国小孩,从5岁起,上美国的小学,之后,初中,高中,大学。这个孩子,他的母语虽是中文,但他是在纯英文的环境下经历了完整的听说读写,纯英文的环境下进行了数学,科学,人文,历史,美术,音乐等各个学科综合作用下的系统教育。那这时,英文会是他的强势语言。)    有系统的输入,才能有系统地输出。

所以,为了让孩子最终可以更顺畅,语言更丰富,句式更地道的进行某种语言的【输出】,我们在和孩子表达复杂想法时,还是建议以我们的强势语言为载体,去系统地,完整地,给他们【输入】。简单对话,比如,我们吃饭吧,去睡觉吧......类似这样,不需要太复杂,也不需要深层次沟通解释的话,哪种语言用得舒服自在就用哪种语言。

现在很多父母的做法。比如,妈妈是中国人,和孩子说话用中文;爸爸是美国人,和孩子说话用英文。这样,孩子对语言的获得,类似开关一样,面对不同的人,自动地切换。且,每种语言,都是系统的,完整的。

所以结论,我们大人,哪种语言用得更顺畅,语言更丰富,句式更复杂,表达更地道,更清晰,在指导孩子阅读这样一件隆重的事时,我们就用哪种语言。

我们为什么读书,为什么要在阅读时加入这些引导性问题?为的是,引导孩子,进行思考。

所有可以帮助提高思考理解的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更好阅读的方法,都是相通的,不受语言的限制。  

 来源于:搜狐教育

编辑推荐:孩子学少儿英语不得不知道的几件事儿!

斯坦福研究发现,拉开少儿英语差距的关键

了解更多典范英语信息,请扫描二维码关注

发布时间:2018-11-18 10:25
0

热点新闻

更多

猜您喜欢

热销图书

  • 典范英语1a1b

    英文原版绘本 小学英语 分级阅读 2-8岁 可点读 弘书阁正版 搭好饿的毛毛虫 我是小兔 棕熊你在看什么 亲爱的动物园

    21339 ¥ 0.00
  • 典范英语2a2b

    英文原版绘本 小学英语分级阅读 2-8岁 可点读 弘书阁正版 搭好饿的毛毛虫 我是小兔 棕熊你在看什么 亲爱的动物园

    12962 ¥ 0.00
  • 典范英语3a3b

    英文原版绘本 小学英语分级阅读 3-12岁 可点读 弘书阁正版 搭小猪佩奇 比得兔 猜猜我有多爱你 长颈鹿不会跳舞

    9484 ¥ 0.00
  • 典范英语4a4b

    英文原版绘本 小学英语分级阅读 3-12岁 可点读 弘书阁正版 搭小猪佩奇 比得兔 猜猜我有多爱你 长颈鹿不会跳舞

    7275 ¥ 0.00
  • 典范英语7

    英语分级阅读 英文原版章节书 中学课外阅读 弘书阁正版 搭怦然心动 奇迹男孩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夏洛的网 神奇树屋

    6666 ¥ 0.00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