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师或家长问我们:为什么孩子学了这么久英语,还是不能正常交流、表达?为什么还没有养成少儿英语思维?为什么孩子刚刚背的词汇、文章,一下子就忘了?……
其实原因真的很简单。让孩子用大人的思维,脱离绘本的插图,死记硬背文本,没有画面,没有情境,自然费时低效,没有效果。
01 学渣vs学霸,死记硬背与图像化学习
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测试。
前段时间大热的美剧《权力的游戏》,有这样一个梗在网上疯传:
文字版——My lady,对于捉鬼,我们团队是有一定经验的。
是不是没啥感觉?估计转头就忘了。配上图片:
估计三天都不会忘!
这就是图像的魅力!死记硬背文字是一种线性记忆,就好比给出“门泊东吴万里船”让你说出上一句,很多同学要从第一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开始背起。
这二者的区别脑科学有更专业的解释。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斯佩里博士(R.W.Sperry)通过著名的割裂脑实验,证实了“左右脑分工理论”。
△ 左右脑分工图
通过对左右脑功能的分析,研究发现:人的左脑主要是逻辑思维,具有语言中枢,偏向于用语言、逻辑性进行思考,在记忆方面,往往靠不断重复声音刺激大脑来“死记硬背”;而右脑主要是形象思维,通过图像或心像来记忆、思考,且容量是左脑的100万倍。
斯佩里认为右脑具有超高速信息处理能力以及超高速大量记忆功能,如速读、记忆力。右脑不需要很多能量就可以高速计算复杂的数学题,独创性的构想、神奇般联想和瞬间高速信息处理,可以高速记忆、高质量记忆。而且,信息图像化才有助于变为长时记忆,并在右脑中永久储存,否则容易成为暂时储存在左脑的短时记忆,被迅速遗忘。
“世界记忆力之父”、思维导图发明者托尼·博赞(Tony Buzan)的记忆方法,就是模仿右脑处理信息的原理,通过图像来描绘信息内容,将五官的感受图像化,从而达到更有效的记忆。叶瑞财博士用这种方法,在六个月内记忆了1774 页的《牛津高阶英汉字典》,被誉为“活字典”。
博赞说:“大多数人对记忆力的功能都误解了。他们认为,记忆的时候,主要就是死记硬背,即只是简单地往大脑里填充信息,直到大脑被一堆事实堆满。他们没有意识到,其实记忆力主要是一种想象的过程。要提高想象出图像,然后通过创造力把一些毫不相干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的能力。”
这就是掌管语言、具有逻辑思维功能的左脑和具有形象思维、创造力、想象力、能高质量记忆的右脑。
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只有将左脑与右脑完美结合,才能造就本世纪最优秀的人才。”
在语言学习上,则需要把左脑的逻辑思维优势和右脑的形象思维优势完美结合起来,通过左脑解码、编码,通过右脑记忆,就能够高质量学习语言。
而我们一直以来的教育方式都是让孩子单脚骑车,习惯于逻辑思维而不习惯于形象思维,有的家长和老师总喜欢拿英语单词和句子的机械背诵来考查孩子的知识学习水平,导致大部分孩子都是用左脑“死记硬背”,还有一半的大脑被生生浪费了!
02 语言学习原理:触发脑海闪图
结合图画的阅读可以让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从而有利于语言学习能力的提高。此外,图片还有利于让孩子建立事物和语言之间的MIF。
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通过研究发现,语言也是一种条件反射。孩子在刚学语言的时候,耳朵里听到语音,肯定是不懂的,于是便借助跟这个语音所对应的图像场景去猜测意思,在语音和图像/动作之间建立联系,二者合在一起存储在大脑的语言区。这种图像被称为“MIF” (脑海闪图:Mental Image Flash)。
这一过程的脑神经原理是加拿大著名心理学家赫布(Donald Hebb)提出的“Neuron Cells fire together wire together”。 大脑在同时接受到相关联的“声音”和“图像”刺激时,会促使大脑中某个负责声音的细胞和某个负责图像的细胞同时激发而将神经纤维结合在一起。
经过多次重复之后,孩子一听到语音大脑就会条件反射般地出现对应场景,同时这些场景一出现,口中也会条件反射地发出相对应的语音,最终实现了用这种语言思维的能力。
意思就是说,比如我们听到:I see a dog. 我们的大脑里会马上反映出一只狗的图像,如果我们之前没有见过狗,大脑里没有存储过这种MIF,就会一片空白,理解不了。
整个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可以描述为:
猜测——形成MIF条件反射——存储在语言区——形成英语思维
可以看到,在语言和图像情景之间建立脑海闪图是语言习得关键的一步。我们上面也说了,左脑负责语言,右脑是图像脑,所以儿童在掌握语言时,是左右脑紧密配合的。如果我们鼓励孩子对照着图像情景学习语言,形成一系列脑海闪图,遇到相似的情境就像触发机关一样,大脑就能马上调取出来表达,而不需要先把单词翻译出来再用语法连在一起。
比如,下面这个图片描述的是小猫克里欧一早上醒来打个哈欠,眨眨眼的场景,孩子将词汇和图像情境对应起来理解记忆,等到自己打哈欠的时候就能一下子提取出情境对应的词汇,想起来yawn、blink啦。
△ 《小猫克里欧·故事篇》内页
不过遗憾的是,不少老师、家长却把绘本里面的情景当背景和摆设,把文本和情景隔离,用成人学外语的方式让孩子死记硬背:
yawn-yawn-yawn-打哈欠
blink-blink-blink-眨眼
……
这无疑是用错了力。
03 国外常用的3种英语阅读图像化学习法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栽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想一千万遍都抵不过亲自去做一遍,我们现在给大家分享国外常用的3种图像化学习法。
1)See-Think-Wonder (STW)
这个方法在国外很多课堂都有看到,类似于我们一直提倡的“看图讲故事”。所谓See-Think-Wonder (STW),就是:What do you see? What do you think is going on? And what does it make you wonder?
翻译过来就是: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在发生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这个方法的好处就在于,孩子们在根据图片复述的过程中,完整地输入了一个个情境,并在脑中完成了转化,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而且还是一种很好的思想碰撞。
正式步骤
l See:根据图片复述,描述一下你看到了什么;
l Think:表达你对这个图像情景的想法/态度;
l Wonder:你还想了解关于这个主题的什么东西?
2)把故事内容表演出来
著名英语教育专家Herbert Puchta教授在一次访谈里建议,看完一段动画或一册绘本后,可以借助一些玩偶、道具,和孩子一起重构这个故事,把故事内容表演出来。
这样做,可以调动孩子多个感官,把英语“做”出来,重现故事场景。
比如在《典范英语》(3b-L10)The Old Tree Stump的教学里,老师让孩子们实际表演一下拔树桩。在这个过程中,声音、图像、动作在孩子的脑海里汇集,彼此之间建立联系,有利于形成英语思维,而且印象深刻。
3)让思维可视化
不少老师、家长经常会问:我怎么知道孩子理解了故事内容,怎么知道他读懂了没有?
让思维可视化,是既能训练孩子的图像化思维又能促进理解的好方法。
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开发了一个进行了50多年的研究项目,叫做“零点计划(Project Zero),大名鼎鼎的多元智能理论就属于这个项目的成果之一。其中一个重要项目,就是让思维可视化(Visible Thinking)。因为思考的过程是不可见的,让思维可视,可以让我们知道孩子理解了多少以及是怎么理解的。
研究还发现,那些习惯用画图等方式将思维可视化,把各种关系展现出来进一步拓展、延伸思考,最后在大脑中形成清晰思路的孩子,学得比其他孩子更快、理解得更深入。
通过反复的实践,研究者得出了数十种有效的可视化思维方法,详细的分析可以穿越回→哈佛大学50年研究得出答案,决定孩子排名前1%的思维方式到底是什么。
其中,锚图和思维导图比较常见。如图,这样一画,典范一家人的角色和爱好就清晰明了了。
如果你觉得以上方法太麻烦,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直接用典范英语配套的活动手册。(其实这真的不是一篇广告文,我们写文时忽然发现活动手册贯穿了图像化思维)
比如,学单词不是死记硬背,而是给出一个动物园情境的图片让孩子辨认↓
考查对故事的理解不是让翻译中文意思,而是给出图片场景去配对、去排序、去分析,让孩子根据图片在脑中过一遍复述程序,培养深度思考的能力↓
写作文不是直接给出一个主题,而是让孩子以读促写,通过列思维导图、问题提纲等让思维可视化的方法,来培养孩子清晰的写作逻辑↓
以上举的3个例子其实就是结合实例的具体英语阅读教学/学习方法,拿好小本本记好笔记哦。
最后,我们想苦口婆心地再强调一遍,图画和文字的关系,正如美国凯迪克金奖获得者芭芭拉·库尼所言:图画书像是一串珍珠项链,图画是珍珠,文字是串起珍珠的细线,细线没有珍珠不能美丽,项链没有细线也不存在。
因此,绘本阅读,一定不要只重视文字,只围绕着文本死记硬背,一定要物尽其用,重视和发挥图片的价值!
脑科学研究显示:少儿英语学渣与学霸的思维,就差在图像化学习上!
-
-
高考英语变了!新题型“读后续写”,我们该如何应对?
高考命题不仅是教育的检测场,更是风向标。读后续写题型的频繁出现,是全国新高考改革的一个重要表现,为我们指明了英语学科教学和学习的方向。
넶466 2021-06-24 -
不靠死记硬背,词汇量飙升到4000+,这位10岁典范小读者是如何做到的?
郑州小读者鲁玉学习《典范英语》三年多,10岁已能自主阅读《典范英语》(8),不仅词汇量惊人,口语也流利地道,让身边的家长赞不绝口。
넶293 2021-02-05 -
- 2022-12-15
- 2020-05-22
- 2019-09-10
- 2020-04-20
- 2019-07-04